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春节假期,一群身穿紫色马甲的志愿者用真诚的服务,为观众带来温暖。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也有从遥远的国度来宁生活的国外友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呼吁和平贡献力量。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可爱的志愿者。

国际志愿者:用世界语言讲述南京故事

“之前来纪念馆很多次,但春节来做志愿者还是第一次。”泰国姑娘白洛洛用熟练的中文说。在引导观众写留言时,她遇到了一位中国男孩,“他与我分享了参观感受,我非常感动。我会把在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分享给泰国的朋友以及其他外国友人,希望更多人知晓这段历史。”

与白洛洛一同做志愿服务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小伙儿、河海大学英语外教乔纳森。“我来南京9年了,曾有一名学生与我分享她在纪念馆做志愿者的故事,为喜爱的城市做点事情很有意义。”于是,2020年1月,乔纳森向纪念馆正式递交了志愿者申请书。

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故事让乔纳森感触颇深,他向观众详细地介绍了威尔逊医生的事迹。他说:“威尔逊医生也来自美国,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把他的故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告诉更多人,让在地理上彼此远离的人们围绕这段历史铸起集体记忆。”

乔纳森还遇到了河海大学毕业生朱雅。遇见曾经的老师,朱同学非常激动,她向乔纳森分享了自己参观后的感受,乔纳森鼓励朱同学多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贡献青春力量。

春节假期,来自佛得角的姑娘爱珊欢,以及来自韩国的小伙儿李度宪和姑娘朴智源也来到纪念馆做志愿服务。

爱珊欢曾参加“云游纪念馆”国际版视频拍摄,用英语向世界讲述和平大钟的故事;李度宪曾参加纪念馆书法沙龙活动,通过笔墨书写和平,他说:“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我会向海外更多人,讲述我看到的历史。”韩国女孩朴智源是第一次做志愿服务,她说,参观纪念馆时感到触目惊心,这让她有了要做些什么的强烈意愿。

朴智源、白洛洛、李度宪向观众发放菊花

爱珊欢向观众发放新春纪念品

如今,纪念馆汇聚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特长和语言,通过志愿讲解、翻译史料、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历史。

历史记忆传承人:接过接力棒传播历史真相

春节假期,幸存者马秀英的孙子马骏和重孙女马雯倩来到纪念馆做志愿服务。“假期中有许多观众来参观,我想趁着这次机会,向更多人讲述祖奶奶的故事,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勿忘历史。”马雯倩说。

马雯倩站在幸存者照片墙前,凝视祖奶奶慈祥的面容

马雯倩是一位“95后”,地道南京人。2019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启动,马雯倩自告奋勇报名加入。从那时起,她成为了一名紫金草志愿者,担任志愿讲解员。《冤魂的呐喊》雕塑、国家公祭鼎、灾难之墙、“和平之舟”……她从幸存者后代的视角,讲述那段悲怆的岁月。

“看到假期中这么多观众来参观,我很感动。祖奶奶生前说过,‘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我会继承祖奶奶的遗志,把这段历史传递下去,这也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马雯倩说,在多年志愿过程中,她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这让她更加体会到,当代年轻人应肩负起传承历史、传递和平的使命。“传递历史与和平之声,是幸存者后代都该去做的事。”

马骏和马雯倩为观众讲解

如今,越来越多的如同马骏、马雯倩一般的幸存者后代,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曾赴日向日本民众讲述父亲的亲身经历;艾义英的孙子黄睿多次陪同祖母参加家祭、阅读寻访等活动;夏淑琴的曾外孙李玉瀚多次向国际友人讲述家族的故事……幸存者的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未来,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将继续扩容。

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春节假期,还有许多社会志愿者放弃休息,来到纪念馆服务观众。70后赵林正是其中的一员。他曾于2000年因见义勇为获得表彰,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从2019年开始,他几乎将休息时间全部奉献给纪念馆志愿岗位。这个春节假期,他每次来纪念馆都会做上几小时志愿服务,“这样我才觉得心里踏实,才觉得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赵林

截至目前,赵林在纪念馆志愿服务时长接近4000小时。他说,胸前别着紫金草徽章,是荣誉和骄傲,“有时观众的一句感谢,我都能激动半天。”在赵林的感召下,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加入紫金草志愿者的队伍。

67岁的李国荣也是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老面孔”,与其他志愿者不同,李国荣年轻时是一名军人,32年的军旅生涯让她对前来参观的军人观众格外关注。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南京参观纪念馆的军人。“这位军人告诉我,他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了解这段历史能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李国荣

社会志愿者不止于他们,还有退休教师傅云生、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团总支书记戴荣、东南大学医学生常茂肖……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用一举一动充分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春节假期

还有许多志愿者默默付出

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善良、敬业、奉献的模样

谢谢你们!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