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来自幸存者后代的短信
“向纪念馆表达最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关照、询问我父亲的病情,谢谢你们帮忙联系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父亲转入呼吸科病房。经过10多天的精心救治,父亲的病情大为好转,他的心情也好了起来,能吃得下去。我们家属也期待父亲早日出院,回家静养!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长发已百岁高龄,这是他的女儿在老人身体状况平稳后,向纪念馆发来的短信。收到这条短信,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工作人员李雪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一个多月以来,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幸存者老人是我们最牵挂的人,寄送防疫物资、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线上线下问诊、提供应急诊疗……我们密切关注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愿每位老人平安!
全天候在线、437次询访,动态掌握健康信息
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我们全天候保持电话畅通,几乎每天都会挨家挨户问候,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幸存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老人身体状况、有无防疫用品等,动态掌握健康信息。截至目前,累计询访幸存者及家属437次。
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我们积极筹集药品、血氧仪、口罩、抗原试剂等防疫物资,做好消毒后寄送给每一位幸存者老人。直到老人的家属发来“已收到”的信息后,我们才放心。
幸存者的家人纷纷发来感谢信。纸短情长,我们与他们的心紧密连接在一起。方素霞的女儿写道:“非常感谢在这困难的时候送来的宝贵物品。”程文英的家人说:“感谢纪念馆的挂念。”
关爱总是相互的,我们也受到了许多幸存者家人的关心。苏承棋的家人写道:“盼望您早日恢复健康,谨防复发。”张惠霞的家人写道:“你们工作细致、体贴,我们很感动。有需要家属做的,我们一定会义不容辞,积极参加。”李长富老人的女儿写道:“祝各位战胜疫情,平安迈入新的一年。”
李长富老人还特地拍了一段视频,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开通绿色通道,全力协助救治
我们还在市、区卫健委的帮助下,协调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等医院,积极为幸存者提供就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
2022年12月底,王长发老人、程文英老人、阮秀英老人突发高烧,有的还出现难以进食、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危急情况。我们紧急将抗原检测试剂送到老人家中,并积极协调,为老人急诊、住院开辟绿色通道。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3位老人已全部出院,身体正在恢复中。
王长发老人今年已100岁,出院后,他的女儿王焱特地打来感谢电话。王女士说:“父亲年事已高,顺利度过这一关,我们全家都特别感谢纪念馆的倾力帮助。”
今年年初,葛道荣老人病情严重,纪念馆第一时间联系了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分院,为老人开辟住院绿色通道,并将救治药物及时送到老人手中。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说:“感谢纪念馆的关心,我们全家在轮流照顾老人。”愿葛老早日康复!
线上线下双问诊,提供个性化诊疗
针对各大医院诊疗压力陡增的情况,我们协调家庭医生线上线下双问诊。
一方面,协调省人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医务志愿者和建邺区家庭医生线上问诊,在疫情期间为老人们提供应急诊疗方案,并进行线上防疫知识宣教。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团总支书记戴荣是服务队的一员,她说:“帮助幸存者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据悉,服务队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和“第三届全省(江苏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赛”中均获得了金奖。
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调家庭医生上门问诊,为幸存者提供治疗药品,并为幸存者就医、住院进行协调安排。我们还根据每位老人的实际需求,对就医、住院及用药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
2022年12月29日下午,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瑞带领医护人员,上门看望陈桂香老人,在床边问诊查体。经检测,老人新冠抗原检测弱阳性,医生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止咳化痰、退烧等“健康爱心包”。
陈桂香的家人说:“老人已98岁高龄,她出现不适症状后全家都很担心。纪念馆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家庭医生上门诊断,医生看过后我们就放心了!”半个多月过去了,老人身体已好转。
1月20日,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来到夏淑琴老人家中。周馆长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有困难和纪念馆联系。
临近春节,我们邀请了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为幸存者老人写春联、送“福”字。
我们还为每一位老人送去了年货和新春祝福,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