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高校学子探望幸存者,用青春陪伴抚平历史伤痛
月圆人团圆,情暖慰故人。中秋佳节前夕,一群在宁高校大学生怀着满满的敬意,主动来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爷爷奶奶家中。他们围坐一起,倾听往事,送上祝福,用青春的陪伴,温暖了这段厚重的记忆,也让团圆的意义更深、更远。
南艺雕塑系大学生:“立志用专业呈现历史”
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的10名青年大学生在冯且、常宝麟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分四组分别看望了岑洪桂、阮定东、马庭宝、夏淑琴等10位幸存者。
岑洪桂爷爷身体很好,思维清晰,有些耳背。他告诉前去看望的大学生,他有三儿两女,大家轮流来照顾他。“小的时候很苦,现在生活好了,感谢纪念馆逢年过节都来看望。”岑洪桂叮嘱年轻学生:“你们要好好学习本领,毕业后努力工作,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别国才不敢来欺负我们。”
阮定东爷爷给大学生们看了他年轻时参军的照片。他告诉大学生们:“我在部队勤学苦练,考上大连医学院,当上军医。”转业后,阮爷爷回到南京六合老家。作为单位医务室的医生,他一直任劳任怨,对待每一名患者都十分细致。他跟大学生们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让我在当兵后学到文化,纪念馆对我也一直很照顾。所以即使退休,我还是要报答祖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继续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期望大学生们踏实肯干,学好专业,永远跟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马庭宝爷爷告诉大学生们,日本无条件投降那年,他9岁。后来家里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来了。我才有机会上小学。学费免费。1953年到文化馆文艺宣传队学习……”马爷爷有一儿两女,平常两个女儿轮流照顾。他喜欢看电视。他勉励年轻大学生:“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的日子是过去想不到的好。你们年轻人多努力,将来会越来越好!”
参与看望的南艺学生井盈昌表示:“一定记住爷爷们的嘱咐。认真学习,以后努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南艺雕塑系研二学生王可瑶说:“我会铭记这段历史,用自己的专业去呈现它,同时展望未来,为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尽一份力。”
中秋前夕,南艺雕塑系青年大学生还先后登门看望幸存者黄桂兰、周文彬、王义隆、薛玉娟、夏淑琴、潘巧英、刘民生等爷爷奶奶。
紫金草大学生志愿者:“将来把历史讲给学生听”
近20名紫金草大学生志愿者也积极踊跃加入到中秋看望幸存者爷爷奶奶的队伍中。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研一学生徐雨欣和几位志愿者一同走进幸存者陈德寿爷爷和经智珍奶奶的家。陈德寿爷爷目前腿脚不便,视力模糊,耳朵也需要戴助听器才能勉强听清。他向志愿者们讲述了他的家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幸遭遇。“爷爷眼里含着泪花。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他还是那么痛苦。”
经智珍奶奶目前身体良好。“经奶奶跟我们讲的最多的是她的儿孙工作学习生活都很好。儿孙满堂的幸福让奶奶内心很富足。”志愿者们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一位历史的亲历者从苦难中勇敢走出来,获得幸福的那种自豪。“她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好时代,要珍惜。”
徐雨欣说,能有机会走进幸存者家里,与他们聊聊天,让她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师范生,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我会把这段历史讲给我的学生听。”
同为南师大师范生的青年志愿者刘荣合和同伴们看望了王子华爷爷和程文英奶奶。“王爷爷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他话不多,但看得出子女很孝顺,把他照顾得很好。程奶奶知道我们将来当老师,她高兴地说,她跟我们是同行。她关心我们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入党。”刘荣合说,第一次见到亲历历史的人,“感觉88年并不遥远。我无论是接下来在纪念馆服务观众,还是今后到高中做信息技术老师,都会把我所见所闻所感讲给更多人听。”
纪念馆紫金草大学生志愿者和协会工作人员还先后看望了龚德年爷爷、郭秀兰奶奶等幸存者。
此外,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会长张连红,副会长钱毅、秦敏群分别看望了幸存者方素霞、路洪才、蒋树珍和李长富。
衷心祝愿幸存者爷爷奶奶们中秋安康,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