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大审判,史称“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受害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惩处,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

今年是东京审判宣判75周年。今天,重温东京审判的历史贡献仍然发人深省。

东京审判的历史贡献不容淡忘

“庭长先生,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审判,因为我们逐渐成为保护我们文明世界不因为战争而走向毁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正义来惩罚那些已经造成并且给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的个人,正义本身将沦为笑柄。”

这是1946年东京审判首席检察官、美国人季南开场陈述中的一段话。曾亲身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检察官秘书高文彬生前曾引用这番话,强调东京审判的历史贡献。

今年11月11至12日,在东京审判宣判75周年之际,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学术月刊》杂志社、《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主要问题研讨会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新版首发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东京审判的历史贡献、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主要问题、东京审判相关史料搜集等议题展开研讨。

东京审判依靠详实的资料和证词来证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犯罪行为,并通过审判来警示世界、警示未来。座谈会上,有学者指出,二战胜利和审判战犯是重要的历史成就,南京大屠杀这一暴行案在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中得到了充分的审理。

正如参加这场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在各自报告中所指出,东京审判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维度上。从国际法视角看,东京审判在国际法领域有奠基之功,在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视角看,东京审判为日本带来了新生,不仅对战争罪行进行了历史追究,更是对未来的警示;从现实意义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有助于促使全球思考历史真相、现实冲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学者应肩负更多社会责任,呼吁相关社科工作者能够产出更多成果,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两家智库也应加速推进相关研究。

历史回顾

在东京审判长达两年半的开庭审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用一桩桩铁一般的事实,把战争罪犯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1946年5月14日,以向哲濬为首的中国检察官团队第一次在法庭上发言,有力地驳斥了被告律师关于中日宣战前不存在战争的辩词。

九一八事变主要谋划者板垣征四郎很狂妄,写下了48页的辩护词,想为自己的罪行开脱。1947年10月8日至10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倪征(日奥)在法庭上分别诘问了板垣征四郎122次、202次和168次,提问总数接近500次。

经过多天的反诘、辩论,倪征(日奥)凭借确凿有力的证据和出众的攻辩才华,彻底摧毁了战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辩护防线。

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倪征(日奥)在法庭上

1946至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赴东京与其他十国法官共同主持审判日本主要战犯,直接参与南京大屠杀案及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审判。

中国法官梅汝璈(中)在法官席上

梅汝璈根据两年多来审判过程中收集到的日军暴行证据,坚持主张对在华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判处死刑。最终,在梅汝璈不断交涉和斡旋下,多数法官认同了他的观点,法庭决定判处包括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主要责任人松井石根在内的7名战争罪犯绞刑!

1948年11月12日被判决绞刑的7名被告。左上起: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

这是一场艰难的审判,又是一场公平、正义的审判!中国代表团们为捍卫正义、严惩战犯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名字值得被永远铭记:梅汝璈、方福枢、罗集谊、杨寿林、向哲濬、裘劭恒、刘子健、朱庆儒、高文彬、倪征(日奥)、吴学义、鄂森、桂裕、周锡卿、张培基、郑鲁达、刘继盛。

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 前排左起:桂裕(顾问)、倪征(日奥)(顾问)、向哲濬(检察官)、吴学义(顾问)、郑鲁达(翻译)、张培基(翻译);后排左起:周锡卿(翻译)、刘子健(检察官秘书)、杨寿林(法官秘书)、鄂森(顾问)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