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铁证——高锰酸钾
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铁证——高锰酸钾
刘广建
“慰安妇”受害者消毒使用的高锰酸钾。(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藏)
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展柜里有一个玻璃瓶,里面装有一些暗紫色的结晶状物体,叫做高锰酸钾。这些高锰酸钾是南京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给纪念馆的。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后变成紫红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日军在南京正式确立“慰安妇”制度后,日军各部迅速实施。日军一方面筹建各类慰安所、征募“慰安妇”,另一方面制定慰安所和“慰安妇”的管理规定和细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慰安妇”的健康管理。在征募“慰安妇”时,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便是身体健康,不能有疾病,尤其是不能有性病。因为日军确立“慰安妇”制度的初衷之一便是通过有组织的性行为来控制性病在日军中的蔓延。因此,每个“慰安妇”在进入慰安所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性病检查。对“慰安妇”健康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从这些妇女角度考虑,而是为了保证前来寻求“慰安”的日军健康。
在“慰安妇”的健康管理规定中,有一条是“慰安妇”每“服务”完一名日军后必须用高锰酸钾溶液对阴部进行清洗以杀菌消毒。据韩国“慰安妇”受害幸存者回忆,每次接待完日军后,她们按规定进行清洗,但后来的日军等不及,强行将她们拖到床上,导致有些人因此患上了性病,痛苦了一生。
雷桂英当年在南京汤山被迫充当日军的“慰安妇”后,慰安所的老板山本让雷桂英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雷桂英被迫忍受日军的蹂躏,但因为年龄太小,承受不了日军的摧残。终于她趁山本不备,寻找机会逃了出来,并随身携带了一些高锰酸钾。
如今这些高锰酸钾静静地安放在陈列馆的展厅里,诉说着当年那段屈辱的过往。高锰酸钾本是一个平常之物,但因为使用者的特殊身份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雷桂英老人虽然离世了,但留下的这件物品将永远提醒我们不能忘却日军当年犯下的严重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