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纽约时报》等美国报纸曾刊登“百人斩”相关报道

李忻悦

2023年12月,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我馆举行2023年度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我们的“老朋友”美籍华人鲁照宁再次来馆,捐赠了125份抗战时期的美国报纸,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旧金山纪事报》《纽约世界电讯》《圣路易斯邮报》等14种,这些报纸报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等地的进攻和暴行,以及中国抗战等内容。其中,有两份报纸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1937年12月6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的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因为在这两份报纸中,我们首次看到了西方媒体关于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

1937年12月6日的美国《纽约时报》这样写道:“来自上海前线的一份电报详细介绍了两名日本少尉之间的一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名中国人。26岁的野田毅和25岁的向井敏明,把赌注压在了这项成就上,并一直在努力赢得赌注。”

而1937年12月14日的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则报道更加具体:“根据《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中尉比赛看谁能先杀死100名中国士兵,结果都杀了超过100人,双方打平杀了106人,他们又同意重新比赛,杀到150人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

众所周知,“百人斩”竞赛是1937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军从无锡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平手”于斩杀105人的野田毅。

这期间,日本新闻就“百人斩”竞赛进行了多次跟踪报道。详实地记述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杀戮。

1937年11月30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首次报道了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消息:“在最前线的片桐部队里有两名青年将校发起‘百人斩竞争’。据说从无锡出发后,一人很快就斩杀了56人,另一人斩杀了25人。一人是富山部队的向井敏明少尉(26岁),山口县玖河郡神代村人,另一个人是同一部队的野田毅少尉(25岁),鹿儿岛县肝属郡田代村人。”

1937年12月4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再次对“百人斩”进行持续报道:在向南京进击途中,已开始“百人斩”竞赛的××部队青年将校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自常州出发以来,经过反复奋战,于2日傍晚6时进入丹阳之前,向井少尉已斩杀了86人,野田少尉则斩杀了65人,两人难分胜负。其中在从常州到丹阳的十里路程中,向井斩杀了30个敌人,野田斩杀了40个敌人。

1937年12月5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第三次对这场“杀人竞赛”的最新“战绩”进行了跟踪报道:此时向井敏明已斩杀89人,野田毅斩杀78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关于“百人斩”的第四篇报道:“以南京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在十日的紫金山攻略战中的对战成绩为106对105。十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日本刀见面了。”……“结果是谁先砍了100人都不去问了,‘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150人怎么样’。两人的意见一致了,十一日起,150人斩的竞争就要开始了。”

很明显,1937年12月6日《纽约时报》刊登的“来自东京的消息”是提炼了《东京日日新闻》关于“百人斩”竞赛事件的报道,而1937年12月14日《芝加哥每日论坛》则是直接转载了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

自此以后,这项惨无人道的暴行便淹没在了新闻的碎片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至日本投降和审判战犯工作开始之后,1947年5月,时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的高文彬,在远东军事法庭二楼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发现了10年前的杀人竞赛的报道。由于当时把日军的战犯分成ABC三级,远东军事法庭只审理东条英机这一类的A级也是我们称为甲级的战犯,实施杀人竞赛的两个日本军官的低等军官则由同盟国各自审理。于是,高文彬立刻把信息发给南京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立即要求国际宪兵抓捕两人。然而这两个人都不在家乡,似乎杳无音讯。但是天网恢恢,8月20日,盟军在琦玉一个小集市上意外发现了野田毅,野田毅跟许多回国的日本兵一样在摆地摊。一开始,野田毅矢口否认身份,国际宪兵拿出了他原先耀武扬威的照片,野田毅哑口无言了。通过野田毅的口供,很快抓捕了向井敏明,两个战犯都被引渡到中国受审。

最终,经过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调查和审判,1947年12月18日,实施“百人斩”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判处死刑,并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华门外刑场被执行枪决。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