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日本投降矣!”78年前的8月15日,《大公报》上极为醒目的五个黑色大字,道出了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无比喜悦。这份喜悦,凝结着十四年艰苦抗战的血泪,洋溢着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这是苦难辉煌的抗战记忆。作家萧军在日本投降后写道:“我们今天胜利了!但是决不能忘记,赢得来的胜利是艰难。”十四年抗战,3500多万中国军民伤亡,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牺牲何其巨大,抗争何其艰辛。在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下,中华民族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不仅收复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强占的所有失地,而且光复了甲午战争时被日本掠夺的全部国土,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最后时刻。“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的诗篇中这样描绘延安万人火炬游行的欢庆场面。这一刻,欢欣鼓舞,永载史册。

这是接力传递的家国记忆。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的节点让人记忆深刻。1937年8月15日,日军战机首次空袭南京,凄厉的警报声划破了城市的宁静,侵华日军的铁蹄步步进逼。8年后的8月15日,南京市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欢呼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讯。1985年8月15日,为让血写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江东门集体屠杀“万人坑”遗址上建成开放。三个“8·15”,分别标志着黑暗、曙光和铭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2022年以来,先后两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在8月15日这一天获颁“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他们走到台前,为人们讲述父辈或祖辈的经历,把历史真相传递给更多的人,汇聚起“南京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强音。

这是维护和平的世界记忆。“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等国际文件,不仅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更为确立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世人必须维护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8·15”的历史意义,不单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有维护史实和捍卫和平的责任担当,应是全世界的共同记忆,在全人类代代相传。

记忆不灭,历史永恒。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是每一位坚持正义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的使命,我们都是“历史记忆传承人”。让我们接过筑牢历史记忆的接力棒,把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守望历史、捍卫和平、共创未来!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