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家国清明忆同胞

——写在2021年“清明祭”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江东平

春草正清明,菊花寄哀思。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墙前,一年一度的“清明祭”如期举行,诉说着遇难者家属对亲人的思念,更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代代相传。清明时节,让我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和所有逝去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致祭。

时间是记忆最真实的刻录者,在清明愈加清晰。在这个追思怀远的日子里,人们来到各地的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献花祭扫,追忆先烈,在缅怀中凝固永不忘却的家国记忆。

家国清明,让祭扫活动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对一个家庭而言,清明是祭奠先人的传统仪式;对一个民族而言,清明是缅怀同胞的文化锻造。每一位遇难的同胞,都是我们共同的伤痛;每一位牺牲的烈士,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当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家属祭告亲人,开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不仅仅是家族记忆的延续,更是民族记忆的传递。唯有不忘历史的受害者、亲历者、见证者,才能让历史的记忆保鲜;唯有不忘战争的惨痛,方知岁月静好的可贵。

家国清明,让“家”与“国”紧紧连在一起。难以忘记,一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第一次在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深切哀悼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使清明成为家的思念、国的思祭,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精神力量。当前,“清明祭英烈”活动正在各地举行,清明忆同胞、思先烈,正是对英烈精神的延续,让清明不再只是一家一户礼敬祖先的日子。“清明祭”的形式虽不尽相同,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且愈加浓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过一个家国清明,寄托的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升腾的是勇毅前行的奋发之志。我们在气清景明、春暖花开的清明时节追思前人,更应从万物萌发的勃勃生机中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在更加壮阔的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向前、不负春光再出发,以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告慰英雄烈士和遇难同胞。

审校 | 李凌  俞月花

作者 | 江东平

编辑 | 赵伊汉

签发 | 凌曦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