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少年参观纪念馆,“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本周末,有不少中外观众接连参观纪念馆。昨天上午,浙江舟山绿城育华学校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在纪念馆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和高三成人仪式活动。他们通过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对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分享参观学习心得等方式,接受历史学与和平学的教育。今天上午,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约200名师生来到纪念馆参观。这些留学生分别来自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毛里求斯、加纳、印度等国家。留学生们还在悼念广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中外学生纷纷表示,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中国学生:“希望尽己之力,为传播历史贡献力量”
浙江舟山绿城育华学校高三年级的包镕源同学是第一次来到纪念馆参观。他说:“回到浙江后,我想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我在这里的感受。”
包镕源的高考目标院校是河海大学,他说:“如果我能来南京读大学,我会报名加入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贡献力量。”
郑韵曈同学在参观过程中心情一直很沉重,她说:“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经历印象最为深刻。一想到当时的她才19岁,就被日军连刺37刀,最后顽强地活下来,我的内心就非常佩服她。我也会记住她的话:‘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俞乃青同学在参观过程中一直用相机拍照记录。她对小编说,她的爱好是摄影,她想把在纪念馆看到的拍摄下来。“我知道了张纯如的故事,我非常佩服她,她有勇气和胆量去揭开历史真面目,让西方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我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我回家后会认真阅读张纯如的书,更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
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学生管理处的刘广二老师是此次教学活动的带队老师。他说:“选在纪念馆开展高三成人仪式,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们重温历史、强化使命担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希望通过这堂特殊的历史必修课,引导同学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一个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人。”
外国留学生:“回国后,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来自巴基斯坦的Yumnah Babar(中文名:云娜)夫妇带着小女儿Sohaye Usman一同来到南京医科大学求学。他们将在这里学习公共卫生专业硕士两年。云娜告诉小编,他们是从姐姐那里了解到南京大屠杀历史。“姐姐5年前来中国留学时,曾经来到纪念馆参观过,回去后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这是云娜夫妇第一次带女儿来纪念馆参观,“看完后感觉非常难过,等我们回国后,也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她说。
在史料陈列厅的尾厅,一位来自印度的女生S.VAISHNAVI 用手机拍摄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八个大字。她说,来中国前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3个月前来到南医大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这是她第一次走进纪念馆参观。“我感到这段历史太残忍了,让人感觉太悲伤了。我拍照片,想带回去告诉我印度的家人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并且告诉我身边的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来自印度的小伙纳亚克告诉小编,这是他第一次参观纪念馆。“刚才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后,很想哭。”他说,印度也有被侵略的历史,也很惨烈。“我从小就觉得中国人很坚强,也很热情友好。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我们印度年轻人都很喜欢中国。”他希望年轻人更加努力,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