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拐杖和钢钎的背后......
9月18日,《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将在我馆开展。
在展品中,有三样是近年新征集的,分别是一把剪刀、一根拐杖、一根钢钎。
今天,向大家介绍这三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放在枕头下的剪刀
湖南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罗奶奶,每晚睡觉都压一把剪刀在枕头下,这是为什么?
罗奶奶,1922年生,江西上高人,日军进攻上高时将在县城读书的罗奶奶抓走关进慰安所内。被家人赎出来后罗奶奶加入了抗日队伍,但这段被害经历给她也留下了终生阴影。
这把剪刀常年放在枕头下面,这样她才有安全感,才能睡着。
罗奶奶的剪刀
我馆工作人员慰问罗奶奶
用来抵门的拐杖
这把拐杖的主人是湖南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陈美英。陈美英(1926—2019),湖南浏阳人。1944年春夏间被日军抓走沦为“慰安妇”,被日军折磨了近一个月后被救出。
日军的暴行对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每天晚上睡觉前,陈美英都要用自己的拐杖将门抵住,防止别人进来,这样才能安心睡觉。
陈美英奶奶生前使用的拐杖
陈美英奶奶
放在床边的铁钎
这是一把铁钎,曾每日伴随海南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林爱兰入眠。
林爱兰(1926—2015),海南临高人。曾在日军占领海南岛时加入抗日队伍,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俘,沦为日军“慰安妇”,惨遭迫害,导致终身未育。
日军暴行给林爱兰奶奶带去永恒的创伤,这把铁钎每天放在床边伴她入眠。
林爱兰奶奶生前使用的铁钎
林爱兰奶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军“慰安妇”制度随之消亡。
日军在战时实施的“慰安妇”制度,给被侵略国家女性带来的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愈合。
苦难的日子伴随了“慰安妇”幸存者的一生,成为她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一把剪刀、一根拐杖、一根钢钎,看似平常,扎痛人心。9月18日,《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将在我馆开展。
编 辑:潘琳娜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