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 | David:“我想将这段历史传向世界”
在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前夕,紫金草国际志愿者董戴维(英文名:David)将微信头像换成了我馆的黑白照片,以此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缅怀。2021年国家公祭日时,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传的视频《1937-2021,马吉与夏淑琴两个家族的命运与共》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人给我留言,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对于和平的愿望。”
1937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下夏淑琴的家人遇害后的影像,从此勾连起了两个家族命运与共的故事。在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前夕,作为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来自巴基斯坦的东南大学医学生董戴维走进了他们的故事
董戴维微信朋友圈的背景是我馆和平广场
“成为紫金草国际志愿者是我的荣幸”
2016年,董戴维来到南京读书,第一次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段腥风血雨的历史。2019年,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成为了我馆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他时常在馆内为外国观众讲述这段沉重的历史,向世界传递历史与和平的讯息。
董戴维(左三)在纪念馆志愿者活动上献花
在纪念馆,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都是故事的讲述者、历史的传承者、和平的播种者。“鲁迅先生曾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纪念馆像我这样的国际志愿者还有很多,我们都在为这段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合影
“两个家族的故事给予我前行的动力”
走进一段历史,最好的方式便是走近与历史相关的人,董戴维选择拜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夏淑琴老人徐徐的讲述中,董戴维了解到这位老人的遭遇。“夏淑琴老人是真正的勇士,我非常钦佩她!”
提到夏淑琴老人的曾外孙李玉瀚,戴维会心一笑:“他是我的小老师。”
董戴维和李玉瀚合影
2019年,刚开始做紫金草志愿者时,董戴维就曾向李玉瀚了解过夏淑琴一家的历史。董戴维清晰记得,李玉瀚当时告诉他,“1937年,太婆的家人被日本兵杀害,这成为我们整个家族的惨痛记忆。我去参加过家祭和烛光祭,看着‘哭墙’上的名字就忍不住流泪。”
董戴维说:“处于那样的黑暗时期,即使命运给了她太多打击,她却依然愿意克服伤痛,为捍卫历史的真相义无反顾,她是我的榜样。”
2021年国家公祭前夕,董戴维和李玉瀚一起给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打了电话。克里斯·马吉说,在南京拍摄期间,让他特别感动的事便是见到了夏淑琴老人和她的家人。
克里斯·马吉还告诉董戴维,祖父以他的经历告诉人们,夏淑琴一家是像家人一样的朋友,他有责任帮助南京,这也是生为人的责任。
“希望能为世界的平安与美好贡献力量”
聆听夏淑琴和马吉家族的后人讲述后,董戴维说:“他们家族的历史代表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变化。希望能通过两个家族的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西方,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2021年对董戴维来说是不平凡一年。这一年,他完成了硕士学位,并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当下全球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他希望能为这个世界的平安与美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愿把南京大屠杀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当我们哀悼并且铭记时,便会对生命多一份敬畏,对和平多一份珍重。”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日报
编 辑:潘琳娜
校 审:李 凌
监 制:凌 曦